很多人都知道,當教師的,尤以任語文教師(中文或英文)最為吃力。主因之一,離不開要批改大量的作文。而今天的語文教育,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花在寫作和批改作文上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和實際的成效完全不成正比。這天看過朋友批改的學生作文,感受尤其深刻……
這是小學六年級的中文作文,題目是農曆新年記趣(大意)。一篇「記趣」,全班沒有幾個是貼題的,大多是流水作業式的說說農曆新年期間去拜年的經過,內容堆砌乏味,完全沒「趣」可言。而文句不通,錯別字連篇,詞不達意,更不在話下了!
又有一篇週記,要求學生寫下考試後派發試卷的情況,和事後的檢討感想之類的。當中不少竟為了填滿字數,由回校那刻說起,然後每個時段做些甚麼逐一記下。至於檢討或感想甚麼的,全是「經過這次考試後,我知道應該要努力溫習(或後悔沒有溫習)」等「廢苦肺腑之言」。奇了,讀了好些年書,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嗎?
當然,也不能全怪學生。那些作文題目,比起中央對港承諾的「五十年不變」還來得穩固,了無新意。更要命的,是規定內容或每段要寫些甚麼,學生的思維被困在這些框架內,還能有多大發揮?
其實,作文大可不必限定題目,由學生隨意挑選感興趣的來寫,只要能緊扣題旨便可。即使寫的是玩遊戲機、看卡通片,若寫得好,同樣可以精采紛呈。唯有自己真的感興趣、有話想說、心有所感而發乎文字,方為可讀之文。若新年期間根本無趣可記,試問能不堆砌、內容能有靈魂嗎?
現時的中文作文,通常是老師批改後,再發還學生謄寫一遍。問題是:這樣做有意義嗎?幾可斷言,學生只會視謄文為一份功課,搬字過紙,依樣畫一遍葫蘆,交差了事,真能提升其寫作程度嗎?
也許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思維──培養作文能力,既不在限定題目,更不在於字數(很多學生就為了湊足字數而胡說八道)。一般常見的毛病,除了內容空洞外,就是文筆欠佳,表達能力不足,用字欠缺準繩。而每篇文章,說到底,還是由一句句的句子組成的。因此,不妨以造句為基礎,重點訓練學生如何流暢通順的寫好一句句 子,如何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句錯漏百出的句子,錯在哪裡?又該如何修改?就讓他們在課堂上即時思考、討論、練習,甚至全班協力寫成一篇文章 等,這些都是可以考慮和發展的教學方向。
延伸閱讀:
這是小學六年級的中文作文,題目是農曆新年記趣(大意)。一篇「記趣」,全班沒有幾個是貼題的,大多是流水作業式的說說農曆新年期間去拜年的經過,內容堆砌乏味,完全沒「趣」可言。而文句不通,錯別字連篇,詞不達意,更不在話下了!
又有一篇週記,要求學生寫下考試後派發試卷的情況,和事後的檢討感想之類的。當中不少竟為了填滿字數,由回校那刻說起,然後每個時段做些甚麼逐一記下。至於檢討或感想甚麼的,全是「經過這次考試後,我知道應該要努力溫習(或後悔沒有溫習)」等「
當然,也不能全怪學生。那些作文題目,比起中央對港承諾的「五十年不變」還來得穩固,了無新意。更要命的,是規定內容或每段要寫些甚麼,學生的思維被困在這些框架內,還能有多大發揮?
其實,作文大可不必限定題目,由學生隨意挑選感興趣的來寫,只要能緊扣題旨便可。即使寫的是玩遊戲機、看卡通片,若寫得好,同樣可以精采紛呈。唯有自己真的感興趣、有話想說、心有所感而發乎文字,方為可讀之文。若新年期間根本無趣可記,試問能不堆砌、內容能有靈魂嗎?
現時的中文作文,通常是老師批改後,再發還學生謄寫一遍。問題是:這樣做有意義嗎?幾可斷言,學生只會視謄文為一份功課,搬字過紙,依樣畫一遍葫蘆,交差了事,真能提升其寫作程度嗎?
也許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思維──培養作文能力,既不在限定題目,更不在於字數(很多學生就為了湊足字數而胡說八道)。一般常見的毛病,除了內容空洞外,就是文筆欠佳,表達能力不足,用字欠缺準繩。而每篇文章,說到底,還是由一句句的句子組成的。因此,不妨以造句為基礎,重點訓練學生如何流暢通順的寫好一句句 子,如何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句錯漏百出的句子,錯在哪裡?又該如何修改?就讓他們在課堂上即時思考、討論、練習,甚至全班協力寫成一篇文章 等,這些都是可以考慮和發展的教學方向。
延伸閱讀:
我很認同唯有自己真的感興趣、有話想說、心有所感而發乎文字,方為可讀之文。我曾經被老師要求寫一篇描寫文,要寫在新年時商場的所見所聞。我幾乎用盡腦部的糖份都想不到怎樣寫才好。我去請教老師,結果被訓話,叫我多看書。我個人認為要有一些親身經歷,才能有感而寫出好文章。我真的很討厭「作」文。有時看到作文題目是那麼的......不想動筆卻必要動。我有種感覺很深刻,不想作是不行的,為了應付考試,沒經歷過也要「作」出來。某些題目,我有相關經歷的,一般都寫得不錯。但對一些我沒有相關經歷和體會的題目,我就寫得不好了,結果也是要歸咎於我看書少和想像力不夠......
回覆刪除回chungkahung2006:
回覆刪除所謂勉強沒幸福,硬要學生寫些沉悶沒趣,更無意欲的文章,難望鍛練出好的文筆,不知教育當局何時才領悟出這個道理!
在香港由幼稚園讀至大學,都不能尋找有效的方法學習語文。後來移民美國,真的要的起心肝去處理語言障礙,如不一定不能在事業上有所發展。於是便去找免費英文班從頭讀起,重新打穩基礎,大概半年後,老師認為我可以升級,去報讀大學的英文班。這個英文班只是三個月(當然要每天都上課及交功課),居然對我的英文起著翻了一翻的作用。三個月裡我們只作了三篇不同體裁的文章(在香港來說是匪夷所思的),而且只是500字。一個月內首先學習起犒,繼而同學們互相交換俾意見,老師批改,重寫,同學再俾意見,老師再改,再重寫,然後交給校內學長更正文法錯誤,再交給老師嘔心瀝血的最後作品,得到人生中第一次作文的A。成個人輕鬆哂,仲開心了一排!
回覆刪除這個方法令我不再覺得寫文是打無把握的仗,而是起碼有個方法可依而結果不會是離哂譜的。其實能夠幫學生作三篇完美的作品勝過十幾年作埋一些冇篇好的文章。
正是!香港的作文教育重量不重質,且流於形式化,多年來缺乏有效的作文教育方法,今天整個社會都承受著這個惡果!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