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長城雜感

雖略嫌過氣了點,但近來長城入選「新世界七大奇跡」,自己又無暇寫文,正好趁機把這篇開blog初期的舊文重貼一次。


站在長城上,我沒有頓然興起民族的自豪感,亦沒有感到自己成為了好漢,更沒有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的只為其工程的浩大和艱鉅,及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術而驚歎。

由於長城是盤踞在蜿蜒陡峭的群山上,隨著山勢的高低而起伏,故此長城上幾乎沒有任何平路,有的只是忽高忽低的斜坡。它們或是步幅很高的階梯,或是必須攀扶而上的陡坡,徒步行來已令人氣喘如牛,更何況要在這般惡劣的地形下,搬運沉重的巨石和其他建築材料來築造這樣一個巨構!

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或許只是傳說, 但可以想見,當中埋藏著多少勞役者的血汗和淚水,以至他們的血肉軀體!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妻離子散,上演過幾許孟姜女般的悲慘故事?

Picture


今天一般最多旅遊人士踏足的居庸關八達嶺段長城,並非昔日秦始皇時代修築的,而是保持得比較完整的明代修建部份。然而,畢竟已是距今五百多年的建築了,所以只要走得再高一點和遠一點,已可看到崩壞塌毀的景況。

其實長城自秦始皇以降,歷朝歷代都曾予以加建修固,目的都如當初的秦始皇一樣,防範北方的外族入侵。 據說清朝的康熙皇帝登臨長城時,對著這個雄偉的建築和一片蒼茫大地有感而發地說:過去二千多年來中國歷代都曾不斷加建修固長城,但他們仍是一個一個地倒下了,可見一個國家的興衰主要不在於外族的入侵,乃在於內政的修明和民心的向背。因此下令:以後都不再修固長城!

康熙是對的,他的眼光超越了歷代帝王,看到了前人所看不出的重點。秦代的滅亡不在於匈奴,漢朝的覆亡亦非胡人的入侵,中國歷史上除了南北朝、宋朝和明朝之外,沒有一個朝代是因外族的入侵而滅亡的。況且就算是南北朝和宋、明兩代,都是始於內部的腐化,而最後才以外族的入侵而告終。長城實在對他們無能為力,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在自己身邊一個個的倒下,徒然發出無聲的歎息!

證諸現代,這個歷史定數仍在微妙的循環著。一個曾以武力威懾全球的超級大國驟然從內部分崩離析,頹然倒下,而另一個剩下來的超級大國仍繼續迷信於以武力稱霸天下。且為了防範外力的威脅,立心要建立一條以導彈組成的「空中長城」──歷史總是這 樣無情的嘲諷著愚昧的人類!

曾看到有人以長城來論說中華文明的固步自封和保守性,這點我不敢苟同。其實中國人很早已走出國門,且對外來文化亦很能接納和融會貫通,漢朝時傳入的佛教就是 一個很好的證明。漢朝還有班超、張騫的通西域,唐代有著名的絲綢之路,宋代亦有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根據最新的出土文物考證,可能早在漢朝時已存在),而元代的外向性就更不必多說,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足跡亦遍及東南亞及印度洋一帶。唐朝的長安曾是當時世界上最繁盛的國際大都會,乃至宋朝的泉州,元朝的大都 (今之北京)和江南一帶,更是各國商賈雲集之地。中國和外國的文化接觸和交流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長城的修建是為了防禦,現在有些國家時常宣揚「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強大了便會對外擴張,長城是反駁這種論調的有力證據。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甚少有意識地向外侵略。反之,我們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不是千辛萬苦的去修造了一條「萬里長城」來包圍着自己嗎?

有趣的是,過去長城是抵禦外族的象徵。然而到了今天,昔日長城上的刀光劍影與金戈鐵馬的嘶殺聲皆已成為過去。今日的長城反而成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友誼的橋 樑,各國領袖訪問中國,總要登上長城看看。長城不但不再拒絕外國人,且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的友誼大使,歷史還真是懂得和長城開玩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