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養生主》裡那個庖丁解牛的寓言,極富啟發性,值得我們仔細玩味:
庖丁(即今之廚師)在文惠君面前表演宰牛絕技,文惠君歎為觀止,並請教他宰牛方法。
那庖丁回答說:「我只是喜歡依循事物的本質去做而已,並不著意甚麼技術。在我最初開始學習宰牛時,我所看到的是一整頭牛。經過了三年的磨練後,我對牛的身體 結構,骨骼分佈都完全熟悉了,眼中所見的,已非單純是一頭牛了。到了現在,我已經心領神會,不用眼睛去看,一切感官功能都停止了,只靠精神活動去進行。我 順著牛的生理結構,切入筋骨間的空隙,把刀子插進骨節之間,即使在經絡相連之處,也不會造成甚麼障礙,更何況是大骨頭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每年更換一 把刀,因為他們用刀來切肉;而一般的廚師,則每月也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來砍骨頭的。現在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屠宰過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刃 卻像剛磨出來的一般鋒利。這是因為牛的骨節間是有空隙的,而刀鋒卻沒有甚麼厚度,所以用沒有甚麼厚度的刀鋒切入骨節間的空隙,自可運轉自如,這便是我這把 刀用了十九年而仍像剛磨好的原因。雖然如此,每遇到筋骨交錯之處,察覺到不易剖開之時,我也會特別小心謹慎,集中眼力,然後慢慢動手,在輕微運刀下,骨肉 便一下子解體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這時我提刀站起,環顧四週,感到心滿意足,然後便把刀擦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妙啊!我聽了你的這番話後,便明白養生之道了。」
這篇寓言,說的是養生之道(註一)。但細意玩味,對我們今日立身處世等各方面同樣是很有意義的。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很多人好高鶩遠,急於求成。做事但求抄捷徑、求速成,卻忽略了累積經驗,鞏固基礎的重要性。殊不知但凡要成功,之前必經無數次的失敗、試煉;不斷反覆檢討改進,吸取教訓,然後方有成功的一天。不論在學問上、事業上,也沒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就像庖丁宰牛之初,眼中所見是完整的一頭牛,因為他對牛一無所知,只見其外表,而不知內裡構造。經過了三年的磨練與經驗的累積後,他對牛體的內部結構、筋骨分佈等都瞭如指掌,他看到的,已不單純是牛的表面,而是牠的筋骨構造了。怎樣屠宰一頭牛,早已心領神會,心中有數。
就以學習打字為例,開始時看見的只是一個佈滿按鈕的鍵盤。對字母按鈕的分佈全然不懂,每打一個字都要盯著鍵盤逐字按下。到了完全熟習每個按鈕的分佈後,自可不必再看著鍵盤,也能運指如飛,而不出差錯。
欲速則不達,做事但求不付出時間與心力而求速成者,其不敗者幾希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