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回父母家吃飯,竟意外找回一件陳年「寶物」。更教人驚喜的是,即使年代久遠,它仍然運作良好,表現出色,讓我尋回不少昔日珍貴的回憶片段。
是的,這件「寶物」其實只是一盒卡式錄音帶。看看它的出版年份,原來距今已達廿七年之久(咳……是我剛學會走路時買的)。
幸好仍有可播放卡式帶的唱機,拿回家後,急不及待馬上播放。本來以為這種舊式磁帶不耐保存,音色易變,早作了心理準備。豈料這盒「古董」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它還「老當益壯」得很,聲音清脆嘹亮,音色不減當年。聽著那些曾經熟悉的歌曲,竟大多還能跟著唱,可謂過足懷舊之癮!
記得兒時家裡首次購買一部錄音唱機,那是一部兼具收音機與錄音機功能的單喇叭手提式唱機。對於這樣一盒磁帶,竟能把聲音錄下,兒時的我甚感好奇,曾胡言亂語錄下不少廢話再播出來。但無論怎樣,總覺那把聲音不是自己的。
這小小的一部老爺舊唱機,對於我的聽歌歷史,可謂是一重要里程碑。因為自此以後,才開始正式有機會購買自己喜愛的唱帶回來細心欣賞。記憶中,首盒自己購買的盒帶,應該是關正傑的《人在江湖》。
磁帶麻煩之處是,常常會被唱機「食帶」,即使沒有弄斷,磁帶可能已變得皺巴巴的,往後的音色便會大受影響。
後來,大張的黑膠唱片出現了,家裡也緊貼潮流,購入一部三合一的音響組合(包括黑膠唱頭、收音機與錄音機)。第一代的 “Walkman”(隨身聽)也出現了,於是我開始購買黑膠唱片,然後用錄音帶把歌曲錄下來,放在隨身聽裡方便收聽。
在那光輝的八十年代,同時也是我購買唱片的高峰期。一個中學時代,累積的黑膠唱片已達數十張。
再後來,一種新事物誕生了,它的名字叫CD(鐳射唱片)。當時也不知它是怎樣運作的,只覺它銀光閃閃,很厲害似的。最重要的是,它的體型比起黑膠唱片小巧得多。於是,一股CD熱潮開始以橫掃千軍的姿態,把黑膠碟多年的霸主地位連根拔起了。
再之後,比CD更精巧的MD出現了,我的隨身聽也與時並進,由錄音帶而CD,再由CD變成MD。可是,科技的步伐更迅速,MD流行不了多久,便被一個新名字──MP3所取代……
可以肯定,往後還會一直發展下去。而這盒卡式帶,再過不久或許便會變成一件古董。只是,即使它的聲線依然嘹亮,可能再沒有能讓它發聲的機會了!
是的,這件「寶物」其實只是一盒卡式錄音帶。看看它的出版年份,原來距今已達廿七年之久(咳……是我剛學會走路時買的)。
幸好仍有可播放卡式帶的唱機,拿回家後,急不及待馬上播放。本來以為這種舊式磁帶不耐保存,音色易變,早作了心理準備。豈料這盒「古董」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它還「老當益壯」得很,聲音清脆嘹亮,音色不減當年。聽著那些曾經熟悉的歌曲,竟大多還能跟著唱,可謂過足懷舊之癮!
記得兒時家裡首次購買一部錄音唱機,那是一部兼具收音機與錄音機功能的單喇叭手提式唱機。對於這樣一盒磁帶,竟能把聲音錄下,兒時的我甚感好奇,曾胡言亂語錄下不少廢話再播出來。但無論怎樣,總覺那把聲音不是自己的。
這小小的一部老爺舊唱機,對於我的聽歌歷史,可謂是一重要里程碑。因為自此以後,才開始正式有機會購買自己喜愛的唱帶回來細心欣賞。記憶中,首盒自己購買的盒帶,應該是關正傑的《人在江湖》。
磁帶麻煩之處是,常常會被唱機「食帶」,即使沒有弄斷,磁帶可能已變得皺巴巴的,往後的音色便會大受影響。
後來,大張的黑膠唱片出現了,家裡也緊貼潮流,購入一部三合一的音響組合(包括黑膠唱頭、收音機與錄音機)。第一代的 “Walkman”(隨身聽)也出現了,於是我開始購買黑膠唱片,然後用錄音帶把歌曲錄下來,放在隨身聽裡方便收聽。
在那光輝的八十年代,同時也是我購買唱片的高峰期。一個中學時代,累積的黑膠唱片已達數十張。
再後來,一種新事物誕生了,它的名字叫CD(鐳射唱片)。當時也不知它是怎樣運作的,只覺它銀光閃閃,很厲害似的。最重要的是,它的體型比起黑膠唱片小巧得多。於是,一股CD熱潮開始以橫掃千軍的姿態,把黑膠碟多年的霸主地位連根拔起了。
再之後,比CD更精巧的MD出現了,我的隨身聽也與時並進,由錄音帶而CD,再由CD變成MD。可是,科技的步伐更迅速,MD流行不了多久,便被一個新名字──MP3所取代……
可以肯定,往後還會一直發展下去。而這盒卡式帶,再過不久或許便會變成一件古董。只是,即使它的聲線依然嘹亮,可能再沒有能讓它發聲的機會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