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這本《生死疲勞》,最初是給我一種「有趣」的感覺。它有趣的地方,是再以「章回小說」這種久違了的古典模式寫作,並以六道輪迴的民間信仰,配以略顯誇張佻脫的筆法,更不時把自己加插於小說情節裡,真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然而,在這種看似有趣的風格下,卻隱藏著近代中國農民(以至全體中國人)的一種悲歌。內裡蘊含着的那份沉重、壓抑、辛酸和痛苦,又教人難以用「有趣」二字來形容。
小說的主人公,甫出場已經死去。接下來,他以轉生為驢、牛、豬、狗的形態存在於小說中,並目睹其家人和村子的變化。而隨著他的不斷轉生,也同時見證著中國近幾十年來這個大時代的起伏。
或許可以這樣說,整本小說以調侃和誇張的筆法去描寫一個大時代的悲劇。由主人公在中共立國初的「土改運動」冤死開始,接著的情節,根本就是近代歷次政治運動的一次回顧與檢視。藉著主人公所在的村子所經歷的一切,讓人重新感受那些荒唐歲月下的生活。
當然,基於作者所處的環境,他只能以曲筆和隱喻的手法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
書中的要角「藍臉」,貫穿整個故事,可說是眾多人物中形象最正面的一個。他純樸、良善、堅守原則、刻苦耐勞、忍辱負重。而這麼一個堅守土地、默默耕耘的樸實農民,卻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飽受壓迫,並經歷了養子和親兒的背叛。而他所盼望的,只是守著自己的那方田地,好好的耕種下去,過自己的生活。但這麼卑微的願望,卻是那麼難以實現……
至於他養子與親兒的背叛,正好反映了當年那「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的狂熱歲月。而在歷次的政治運動中,人性又是如何被扭曲,親情是如何被踐踏。
看這本五百多頁的小說並不輕鬆。不輕鬆不僅在於其頁數,也在於作者的寫作手法。對於生活在香港的我們來說,可能不太適應作者的文筆和用語。有時候,會有種較為煩絮的感覺。此外,作者可以一整頁也不分段的接著寫,人物的對話同樣時常不分段,也沒引號。且書中敍事的主人公又不只一個,有時會以兩個敍事主人公的身份穿插其中,稍一失神便容易混淆。
可是,看這麼一部長篇的小說也有其好處。尤其是這類連貫幾十年的長時間,讓讀者看下去的同時,等於跟書中人物一同經歷著他們的大半生。看到最後,你會不自覺的跟他們產生了感情,好像看著一些老朋友怎樣飽嘗人間冷暖,怎樣經歷跌宕的人生。掩卷之際,真的會有種唏噓無奈的同理心。
看文風師寫來,那書不易閱。加上我一向對他那序說手法不大接受,就如你說的「較為煩絮的感覺」,相信我不會看了。
回覆刪除你提到書內容的沉重,就更加不敢看。藉由多次轉世,記錄政治如何加害於人性,閱讀已不會是樂趣。諷今只會令人對生活更痛苦,更無奈。
這類小說真不是人人看得下去的,也要對國內的政治多一點瞭解才容易明白。
刪除不過,能讓多點人透過另一種途徑去感受和反思一些事情,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好喜歡看你的書評,短短篇幅卻能把一本書的精緒和個人感受交待清晰兼條理分明,高手高手!
回覆刪除你打算要把莫言的作品全啃嗎?
以前讀了幾本高賢亮的小說,也有些描述下鄉勞改的經歷和心理扭曲,讀後還是讓人情緒比較黯然低落的!
poklou
乜嘢高手吖,你以為我係「高首」就真,送咁大頂高帽畀我~^ ^
刪除暫時冇咁嘅打算,個別有興趣嘅或者會考慮下。呢類小說唔易啃,學你話齋,睇得多會影響情緒,我唔想搞到變「抑鬱小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