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水滸傳》細說重頭

寫在前頭:此乃寫於N年前的舊文,原於舊blog發表,今略作修改重貼於此。這篇是寫過的所有文章中,最長篇大論的,有時間或興趣,又或想挑戰耐性的朋友,不妨一看。

一提起《水滸傳》,很多人會聯想起「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等字眼。一般人認為,這是一部描寫一百零八個好漢被「逼山梁山」的故事,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內地甚至有一種說法,指它是一部農民起義的小說。一直以來,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皆是好漢,是對抗暴政的化身,當中的宋江、魯智深、李逵、吳用和武松等,很受中國百姓的愛戴。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說法是否正確無誤呢?

假如我們翻開《水滸傳》,認真的看看那些所謂「逼上梁山」的過程,便會發現他們大多不是真的「官逼民反」,更不是被官府「逼上梁山」。再看看他們走上梁山的經過,我們又可或多或少的看出他們真正的「英雄本色」究是如何。

吃「大茶飯」後落草的例子

先來看看「九紋龍」史進的落草經過。史進本是生活在史家村的一個村民,和父親一同過活。他本性剛強,好使鎗棒,又得王進教導武藝,練得一身好功夫。後來因為和綠林強盜朱武、陳達、楊春交結,為了維護他們而大鬧史家村。殺死不少官兵後,夜走華陰縣,又因尋師父王進不著,盤纏又用盡,於是便在赤松林裡攔路打劫,後來便投奔少華山朱武等人而成為綠林中人,最後更加入梁山泊成為他們的一分子。他走上梁山的整個過程,全是基於自己的意願,也沒受到貪官污吏的壓迫。 「逼上梁山」的說法,看來並不適用於他的身上。

再來看看「智多星」吳用,書中並沒說明吳用的出身及經歷。他一出場,就是去找「托塔天王」晁蓋,和他共謀劫奪生辰綱,於是便有著名的「智取生辰綱」這一幕。事後他和其餘六名同黨被官府追捕,無處可逃下,便和晁蓋等六人一同投奔當時是梁山泊首領的「白衣秀士」王倫。事實上,吳用等人只因貪取生辰綱,逃避緝捕而走上梁山,這完全是自作自受。至於和吳用一同上梁山的其他人,如「赤髮鬼」劉唐、阮氏三兄弟,及「入雲龍」公孫勝,都因同一理由於梁山入夥,同樣不符合「官逼民反」的條件。

以公孫勝來說,他本身既為道士,卻為了垂涎生辰綱而去找晁蓋等人,更說「此一套富貴,不可錯過!」似這等話,全然不像一個修道人該說的。而阮氏三兄弟,也是吳用勸誘入局的。吳用向他們說:「如今欲要請你們去商議,聚幾個好漢,向山凹僻靜去處,取此一套富貴不義之財,大家圖個一世快活。」一向以忠義見稱的梁山好漢,既知道此乃「一套富貴不義之財」,搶奪後卻只想「圖個一世快活」,而非拿去濟貧,那他們的出發點和一個「義」字看來便相距甚遠!到他們走上梁山,首領王倫招呼了他們。王倫雖是心胸狹窄,不欲留他們在山上,畢竟亦盡禮相待,豈料卻被他們所殺,來個「雀巢鳩佔」,佔奪了梁山泊。這樣的作為, 似乎也於「義」不合吧!

至於為人熟悉的「黑旋風」李逵,本來就是一個市井流氓。《水滸傳》裡這樣介紹他:「因為打死了人,逃走出來,雖遇赦宥,流落此江州,不曾還鄉。為他酒性不好,多人懼他。能使兩提板斧,及會拳棒。」此人脾性暴躁,動不動便出手打人或殺人,可說是一個惡霸。有一次,他與戴宗和宋江在潯陽江邊要鮮魚吃,漁人因漁牙主人未返而不肯賣與他,他就動手打人,硬要拿魚,後來更把人家捕來的魚都放走了,於是便上演了一幕「黑旋風鬥浪裡白跳」的鬧劇。到了後來在江州為救宋江與戴宗,與梁山泊一夥人劫法場時,李逵竟不分官民,見人就殺,「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推翻的,不計其數。」而「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裡去。」最後,李逵便在劫法場後和其他人一道上梁山入夥的。同樣地,在他身上並不存在「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理據。

此外,其他自願入夥的還有「摸着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在清風山當強盜的「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等,他們原本就是打家劫舍、攔路截劫的匪徒,只是上梁山成為一百零八個「好漢」後,便順理成章的成為「英雄」了!更可怕的是,他們劫了客人上山後,隨時會把對方殺死,取出心肝來作醒酒湯,宋江便差點成為他們的醒酒湯料。可以想見,不知有多少無辜的人死在這幫「好漢」手上!

「逼良為盜」──另類逼上梁山的例子

諷刺的是,在這一百零八人當中,有些並非為官府所逼,反而是被梁山泊中人「逼上梁山」的。先以「霹靂火」秦明來說,他本是青州指揮司總管該州兵馬的統制,受命去攻打「小李廣」花榮和宋江,後失手被擒。宋江等人為了逼使秦明入夥,便設計陷害,使人假扮他帶領士卒殺人放火,絕了他回去當官的路,更因此害死了秦明的妻小一家。然而,宋江對這件事非但不感愧疚,反倒洋洋自得的說:「不恁地時,兄長如何肯死心荅地?雖然沒了嫂嫂夫人,宋江恰知得花知寨有一妹,甚是賢慧;宋江情願主婚,陪備財禮,與總管為寶,若何?」這個常以「忠義」掛在嘴邊的「呼保義」宋公明,竟為達一己目的,如此不擇手段,陷人於不義之餘,還害人家破人亡,可謂無恥之至!

即使是梁山泊坐第二把交椅的「玉麒麟」盧俊義,也是被梁山中人所逼而入夥的。盧俊義本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是河北三絕。宋江因念「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便和軍師吳用以計誘騙他在家中牆壁寫上反詩一首。盧俊義雖誓不肯入夥,但回到北京後,因有反詩和吳用亂放消息說他已歸順梁山泊,坐了第二把交椅,累得他被官府收押刺配遠地,受盡了許多苦,最後才被逼入夥梁山,這正是一個「逼良為盜」的實例。宋江、吳用等以如此卑劣的手段陷人於萬劫不復之境,虧宋江還敢說出「員外可看『忠義』二字之面」的話,真教人啼笑皆非!

「忠義」的反面教材

梁山泊的眾多頭領中,前身是朝廷大將的也不在少數。隨便舉些例子:「沒羽箭」張清、「急先鋒」索超、「鎮三山」黃信、「聖水將」單廷珪、「百勝將」韓滔、 「雙鞭」呼延灼和「天目將」彭玸等皆是。他們有一共通點,都是曾受命討伐梁山泊,後來戰敗被俘,得到宋江等放他們一條生路,以禮相待,便在對方的要求下「欣然入夥」的。不禁令人疑問:身為朝廷大將,戰敗被俘,對方不把自己殺掉,便高興得要命,立刻同意加入賊匪行列,倒戈相向與朝廷官軍對敵,完全沒有任何立場與原則,他們的「忠義」不知跑到哪裡去了?這點跟《三國演義》裡的忠義之士可謂大相逕庭。試看關雲長被曹操所俘,雖受對方優厚相待, 金銀珠寶美女供給不盡,仍不為所動,最後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回到劉備身邊,成為萬世的「忠義」典範。另外還有很多將士被俘,面對死亡威脅而面不改容,引頸就戮者,終能成就忠義之名。我們只要拿《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這些「好漢」作一比對,就可看出彼此間差異之大!

事實上,這一百零八人的表現,常教人不敢恭維。且看宋江這個一向以仁義為號召的人,是怎樣的一個「英雄好漢」。當日他作客清風山,湊巧清風寨知寨劉高的妻子也被虜了上山,宋江此時正要往清風寨投靠知寨花榮,得知那婦人的身份後,內心尋思:「他丈夫既是和花榮同僚,我不救時,明日到那裡須不好看。」於是便替那婦人求情,把她放了。明是出於私心,卻搬出仁義來壓人:「怎生看在下薄面,並拜江湖上『大義』兩字,放她下山回去,敎他夫妻完聚。」若換了是別的無相干婦人,恐怕便沒有那麼「大義」了!宋江的「義」,大約便是此等貨色。至於他的「不義」,看他如何設計陷害秦明和盧俊義,已可知一二了!

而有「神行太保」之稱的戴宗,本在江州當節級。宋江當日被刺配到這裡,戴宗此時還不認識宋江,只因宋江不肯給他常例錢,便氣得要命,喝令營裡的人打宋江一百訊棍,以下是當時戴宗與宋江的對話:

宋江說道:「節級,你要打我,我得何罪?」那人大喝道:「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宋江道:「你便尋我過失,也不計利害,便不到得該死。」那人怒道:「你說不該死,我要結果你也不難,只似打殺一個蒼蠅!」

從上面這段對話裡,戴宗那恃勢欺人、貪財好利、草菅人命的醜惡面目可謂暴露無遺。他跟一個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本就是一丘之貉,沒什麼分別。像他這樣的人,又怎算得是一個忠義兩全的英雄好漢?

除了宋江和戴宗外,還有橫蠻無理、隨處殺人的李逵;不守佛規,大鬧五台山的「花和尚」魯智深;時遷、石秀、揚雄偷了店小二的雞來吃,還要撒賴打傷人的流氓行徑等,難以盡錄。明乎此,梁山泊中人的英雄形象實在被美化得過分了點,有必要還他們一個「真面目」,認清他們在「替天行道」、「忠義兩全」旗幟下的另一面。

既非「農民」,又非「起義」

最後要探討的,便是內地常說《水滸傳》是一部歌誦農民革命起義的小說。可是,只要我們翻查一下這一百零八人,自會發現當中沒有幾個真是農民出身的。相反,他們多是朝廷官吏(如宋江、林沖、秦明、花榮和徐寧等);或富霸一方的地方豪族(如柴進、盧俊義和晁蓋);又或做小生意的商人和市井小民(如聖手書生蕭讓、神醫安道全、浪裡白跳張順、李逵、時遷和阮氏三兄弟等)。

若說他們是革命或起義的話,就是要造反、改朝換代才對。然而,他們根本就沒有絲毫造反革命之心。他們沒一個革命領袖,沒任何革命計劃,上梁山多是為了畏罪潛逃,目的只想待朝廷招安,謀個一官半職而已。這點在整部《水滸傳》裡最是明顯,書中多處提及他們效忠朝廷等待招安的意思。如阮小五唱道:「打魚一世蓼兒洼,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第十九回)又武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 遲!」(第三十二回)而宋江更曾三番四次說過要等朝廷招安,如他對武松說:「如得朝廷招安……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 世。」(第三十二回)又對徐寧說:「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對酆美將軍說:「宋江本無異心,只要歸順朝廷,與國家出力」(第 七十七回)。可見宋江徹頭徹尾就是要歸順宋室以謀封官留名而已,完全沒有要革命起義之意。

當然,《水滸傳》畢竟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傑作,內容豐富,結構龐雜,亦充份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平民對貪官污吏的普遍不滿,呈現著一種反抗精神。而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方面,也得到了卓越的成就。因此林沖、李逵、魯智深、武松和宋江等人的形象已深深的烙印在很多中國人的心裡,歷久不衰。這是《水滸傳》在中國古典小說裡,始終放射着耀目光芒的原因。

10 則留言:

  1. 感謝文風兄鴻文解說, 讓我認清所謂梁山好漢的真面目, 相信除了林沖外, 也沒多少個是被官府所害而逼上梁山的!
    香港現在不是也有一幫梁山好漢嗎, 他們打著忠義之旗, 叫著為民請命之號, 卻處處挾民意做著違反忠義原則之事!

    回覆刪除
  2. 分析得真仔細,很用心啊。

    我看書只覺是小說一部,其中人物都奇特,但沒有覺得各人是如何「好漢」」。因為如果化為現實,那些人都是動不動打人、為私心設計陷人、甚至殺害無辜平民的,我只會想快快離開那場合那人,怎會還認為是英雄哩?

    回覆刪除
  3. 雖然我沒看過水滸傳
    但找卻喜愛三國演義
    忠奸一目了然
    總比自命衛士的政客好得多

    回覆刪除
  4. 其實要說水滸﹐我們便要了解一下水滸的形成背景。
    我們有理由相信﹐水滸其實和三國一樣﹐本來就是一個個民間說書的故事。後來﹐施耐庵離開了張士誠﹐便收錄了這些民間故事成書。
    如果看畢整書﹐我們是有理由相信﹐簡本一百回的前七十回和後三十回﹐是有明顯分別的。
    因此﹐水滸一直有一個傳說﹐就是施耐庵只搜集了頭七十回的故事﹐但還未結集成書便死了﹐然後最尾的三十回﹐則是由他的徒弟羅貫中增補。
    如果此說成立﹐我們便能理解﹐施耐庵所搜集的頭七十回的故事﹐基本上是紀錄當時民間的說書故事﹐比較忠於「原說」。
    相信這亦是金聖歎版刪除了水滸七十二回後的情節﹐而定在七十一回(第一回是楔子)
    從水滸原名《江湖豪客傳》的名字﹐可以看到﹐所謂「逼上粱山」﹑「官逼民反」是後來羅貫中在增補時所增添的“意思”﹐本來這就是一本記敘「粱山泊」的故事。

    回覆刪除
  5. 回shek兄:
    shek兄真係舉一反三,以古鑑今,彰彰明甚啊!

    回覆刪除
  6. 回chuan:
    「我只會想快快離開那場合那人,怎會還認為是英雄哩? 」
    咁妳都精啲,呢啲所謂「英雄」,真係生人勿近~:)

    回覆刪除
  7. 回John:
    三國也滿是權術巧詐之道。
    自古以來,要在政客堆中找清流道義之士,恐怕比淘金還難吧!

    回覆刪除
  8. 回文少:
    那些考據,至今仍無定論,還是留給那些專家繼續研究吧。
    只是梁山那一百零八人,實難以「忠義」稱之而已!

    回覆刪除
  9. 的確是
    好像曹丕,還有司馬超
    吳國的就不太記得= =
    不過我想作者其實想表達的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不以成敗論英雄
    凡事都只是過眼雲煙
    不必強求

    回覆刪除
  10. 回John:
    呵呵,你這個觀點,更近於佛家~:)

    回覆刪除